奉节县关工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扛起政治责任,强化担当作为。全县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共唱“同一首歌”,用丰富的知识积累和人生经验为青少年铺平成长之路,为贫困青年点亮人生梦想,为千年诗城的跨越发展汇聚磅礴的青春力量。 领导重视:关工组织遍地开花 奉节县关工委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找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配合、主动作为”的工作定位,团结带领“五老”志愿者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之中,引领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领导重视是贯穿奉节县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条鲜明主线,县里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主任,县人大、县政协老领导及县委老干局、县教委、团县委负责人分别担任名誉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关工委主动作为、成员单位全面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心下一代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集体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在“党建带关建”的引领下,关工委组织已延伸到奉节的各个领域。目前,全县45个机关单位、33个乡镇(街道)、63所学校、390个村(社区)和部分企业都已建立关工委组织,“五老”志愿者突破500人,成立县级“五老”工作团队5个。 天生 赢家虹膜识别守护专项行动在奉节县举行 “五老”助力:倾情托举明日朝阳 奉节县关工委依托找宝天生 赢家虹膜保护云奉节工作站,为全县31619名2—12周岁天生 赢家免费录入虹膜信息,建立虹膜信息数据档案。推动天生 赢家防丢防拐常识进村社、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用科技手段筑起天生 赢家安全保护屏障。 奉节是一个劳务大县,面对留守天生 赢家多的现实,县关工委倾力打造“天生 赢家之家”。线上开通“天生 赢家之家”学习课堂,线下打造390个社区“天生 赢家之家”,定期推送婴幼儿养育、天生 赢家科学防疫、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20余门,持续开展“1+1+N”困境天生 赢家关爱项目和爱心妈妈“六个一”关爱帮扶活动。动员1300多名“五老”人员、教师、志愿者等担任5645名留守天生 赢家的“代理家长”,建立亲情聊天123个室、安装亲情电话656部,为留守天生 赢家找回缺失的亲情。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县关工委精心组织家长学校开展“家校社”共育,县教委动员7724名教师对13.61万名中小学生进行家访,为贫困学生“送育上门”,为留守天生 赢家“送爱上门”,为残疾学生“送教上门”,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30余场次,多所学校和羽声社区以网络平台为载体,播放各类家庭教育课程120堂次。 针对留守天生 赢家、中高考考生等群体,县关工委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建立103个心理咨询室,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在中考、高考期间,县关工委以“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为平台,帮助考生及家长减压降燥。聘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青少年宫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 平安小学老师在平安三队低保户家中为孩子辅导功课 青年图强:科技点燃青春梦想 青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也是奉节县关工委工作的主要方向。通过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聘请农技专家为农村青年解决就业创业和产业发展难题。 奉节县关工委依托市关工委“授渔脱贫”行动培训计划,选送6名贫困家庭青年到重庆市艺才技工学校参加免费培训,学业完成后全部实现就业。县关工委还通过“为了明天·彩虹帮教”项目,将36名不良行为青少年送入奉节行知技校就读,让他们在技能学习中重拾生活的信心。2019年来,县关工委先后组织501名农村青年参加实用技术培训,151名农村青年取得等级认证。 为培养青年致富带头人,奉节县关工委采取专家团包片、技术队包村、经纪人包销的农技随访行动,指导青年农民发展“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大力发展脐橙、油橄榄等增收产业,带动贫困青年家庭脱贫致富,培养出了刘贵元、彭阳等大批青年致富带头人。
云阳县关工委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把教育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作为工作出发点,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工作着力点,把传播正能量、倾注真感情作为工作落脚点,不断探索队伍建设新机制,创新关爱工作新载体,构建关爱工作新格局。 为“五老”关爱团成员代表及网吧监督员颁发聘书 机制创新:激活“五老”资源 云阳县关工委通过建立联动、情感、管理和保障四个机制,整合“五老”资源、优化队伍结构、激发工作热情,实现了关工载体由旧变新、关工平台由窄变宽、关爱活动由内向外的转变。 为壮大“五老”队伍,县关工委与县退教协、老科协、老年大学等建立联动机制,引导“五老”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之中。县关工委根据个人专业能力和工作需要,实行分批聘用,盘活人才资源,优化队伍结构,全县“五老”关爱团人数达到518人。 为聚合“五老”优势,云阳县关工委通过开展交流座谈、走访调研等形式,引导“五老”强内功、夯实功、练长功。县关工委成立“五老”讲师团、“五老”艺术指导团、“五老”教育基地指导团3个“五老”关爱团和14个分团,通过主题活动报批制、汇报制、奖励制的制度创新,保障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顺利开展。县关工委建立“五老”人事档案,公布“五老”关爱团名单,为“五老”关爱团成员颁发聘书和工作证,并按照公务人员下乡标准享受同等补贴,解决交通费用等。 六部门联合举办“新时代家庭教育360”公益活动 载体创新:发挥“五老”优势 为提升关心下一代工作水平,县关工委针对影响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实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调研,通过基地建设和平台创新,靶向解决社会热点、学校难点、家庭痛点、学生盲点等困扰青少年成长中面对的各种问题。 县关工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工作主线,开展各种阵地建设和主题活动,先后建成了红色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基地、“学宪守法”教育基地、科普创新基地、环保教育基地、劳动品质教育基地、家教社共育基地、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等大批“关心下一代星级教育基地”,这些基地从各个层面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充电。 经专家实地评定,全县共评出了30个首批星级教育基地。立足这些关爱阵地和帮扶项目,让“五老”关爱团成员实现了人人有事干、个个能干事,处处能发光、时时能放热的关工目标。 路径创新:彰显“五老”作用 结合与乡村教育实际、部门及基层关工组织建设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实施关爱行动,是贯穿云阳县关工委工作的一条主线。 自2018年以来,云阳县关工委通过“五老”关爱团与退休教师协会、老年大学等多方联动,采取传、帮、带等方式,弥补学校国学传承、艺体教育等师资短缺的问题,组建了葫芦丝、口风琴、笛子、二胡等民乐及川剧、少儿合唱队(团)、国学经典朗诵辅导班。三年来,退休教师志愿者培训师资326人,深入课堂教学6080余节,受益学生5000余人次。县关工委联合县民政局、县总工会、县妇联、县科协、团县委采取联合联办联动形式,联合打造“家教社”共育实践基地,开展“新时代家庭教育”公益活动,完成讲座38场,线下直接受众人数5300余人,线上受众人数超过2万人。 为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育人方法,关工委组织18岁以上女性参与“新时代女性”成长活动,在活动中树立新时代女性的正确认知。在脱贫攻坚中,“五老”志愿者积极联络海内外企业及社会爱心人士持续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争取爱心企业捐资打造光伏路灯示范点,争取市扶贫开发协会280万元救助金为障贫困患者和低视力青少年患者提供全额救助治疗;捐赠中小学生、幼儿园经典红色科技书籍91000册,通过设立“蒲公英教育助学金”资助贫困学生380名。街道社区、完小实现“留守天生 赢家之家”全覆盖,结对帮扶留守天生 赢家380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云阳县关工委深知,关工委工作永无止境,只要建好“五老”团队,发挥好“五老”作用,关心下一代工作就有活力,就能让广大青少看到希望与未来。
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万千重;桑榆未晚霞满天,春风化雨育新苗。 哪里有青少年,哪里就有关工委。拔山小学位于渝东北忠县拔山镇,学校的发展与这样一群老同志分不开,他们离而不休,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呕心沥血、执着坚守,把爱付诸给拔山学子,谱写了一曲曲关爱之歌、奉献之歌。 重庆首个“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拔山小学 校园蜕变:重庆首个“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 漫步拔山小学校园,绿树荫荫,花香四溢。花草树相间,建筑错落有致,动静相宜。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环境文化独具魅力。运动场上,孩子们开心奔跑、跳跃,尽情挥洒汗水,笑声回荡在校园上空。 “我们的新校区特别美!”这份言语中的喜爱,来自于拔山小学B校区建设项目,离不开市、县两级关工委的鼎力相助。 环境育人,尤其对于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校园环境就是最直接的教育底色。在实地调研旧校区之后,关工委的老同志们注意到,孩子们的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挤挤攘攘的校园环境,已经跟不上孩子们的成长。 怎么办?建新校区!资金难题摆在眼前,市、县关工委一方面向政府求助,一方面争取社会捐助,还联合忠县水利局等多家单位共同伸出援助之手,支持学校发展,关爱孩子健康成长。 众人拾柴火焰高,涓滴汇聚成为强大动力,新校区水到渠成。细数拔山小学的发展蜕变,每一步都离不开忠县关工委的支持。2017年6月,拔山小学被命名为重庆市首个“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学校并授牌,获赠发展基金50万元,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心剂。 一路走来,带着来自关工委以及社会各界的厚爱,学校秉承外强基础,内强实力的发展理念,以“阳光普照,快乐成长”为办学理念,办人民满意的“阳光特色教育”学校,“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足球课程的实践研究”项目成为忠县首个立德树人项目实践基地。如今,拔山小学焕然新生,拥有全县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配套设施,一流的服务品质,向更高、更强、更具特色的道路迈进。 拔山小学是重庆首个“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 学生成长:老同志就像亲人一样亲 “孩子们,爷爷奶奶来看你们了!”每年六一、元旦、春节期间,忠县关工委领导、拔山镇关工委领导都会带上节日的慰问和祝福,看望学校的学生。 当一双布满皱纹的大手握紧一双稚嫩的小手,怜爱之情溢于言表。孩子们的成长牵动关工委老同志的心,尤其是曾经深陷贫困的他们,不仅需要物质帮助,更需要重建信心,昂起头来做人。 “谢谢爷爷奶奶!”接过学习用品的孩子们,有些羞涩,不自觉地低着头,眼神中透出不自信。老同志们像对待自己的孙辈一样,一把将孩子揽进怀里,不断地鼓励与关怀,拉近彼此的距离,融化心里的寒冰,并让他们知道,自己跟城里的孩子一样优秀。 日积月累的相处,关工委的老同志们跟拔山小学的孩子们像亲人一样亲,不断的暖心鼓励,也是孩子们成长路上一份珍贵的礼物。 近5年来,拔山小学参加“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30多名同学获县级一等奖,10多名同学获市级一、二等奖,1名同学获国家级二等奖。在全国五好小公民“红旗飘飘,引我成长”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中,25篇征文获县级一等奖,5名学生在县级演讲决赛中获一、二等奖。在全县安全、法治、德育等主题教育征文活动中,50多名学生获一、二、三等奖,在县级演讲比赛活动中,10多名学生获一、二等奖。 护童心,强师资,重发展。在县关工委的支持下,拔山小学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打造了一批优秀教育人才,获国家部级优课、国家级说课活动一、二等奖,在国家级、市级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学校先后荣获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平安校园、市级安全稳定先进集体、市级最佳文明单位、市级红领巾示范校、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级学术先进集体、县级高速公路安全教育先进学校、县级“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先进集体、县级敬老模范单位、县级学校发展规划一等奖、第三届“国家资助,助我成长”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2020年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先进集体等殊荣。 关怀暖人心,前行加油干!未来,拔山小学将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外树形象,内强肌体,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全力办人民满意教育,创建特色学校,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荣昌区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以“创特色,树品牌”为工作导向,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开展送诗词书画进校园活动。区关工委将各种主题教育融入诗词书画之中,打造出了“送书画和‘三百工程’进校园”“关爱祖国未来,呵护心灵之窗”等一批特色活动品牌,让青少年在诗词书画的浸润中,自觉将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送书画进校园品牌活动 书画进校园 翰墨润人生 一字一方圆,一笔一江山。一点一春色,一抹一冬寒。荣昌区关工委通过开展诗词书画进校园活动,让青少年在或沉雄豪劲,或清丽和婉,或端庄厚重,或高逸幽雅的书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自觉提高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 从2009年起,荣昌区关工委以“书画为媒,文化为根”,联合老年书画研究会到中小学校开展“送书画和‘三百工程’进校园”活动。每到一所学校展出书法、绘画作品100余幅,为书画爱好者赠送100支毛笔、100本字帖、100本习字本。老年书画工作者现场为师生书法、绘画,面对面进行传统文化熏陶,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和好评。 活动由最初的不定期举行,到现在每年深入4所学校开展诗词书画进校园活动。至今,活动已遍及全区50多所中小学校,并逐步向村(社区)天生 赢家之家扩展。师生们拿到书画家现场创作的作品爱不释手,纷纷表示要好好写字学画,为弘扬中华书画艺术增光添彩。 活动有主题 校园拂新风 每次书画进校园活动,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书画家们根据区关工委当年工作或“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主题,创作契合主题的书画作品。在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普法教育书画进校园时,书画家们现场为师生创作法治书画作品,让学生在书画熏陶中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在“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书画展中,充分展示了各级关工委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广大“五老”对青少年进行艺术素质培养的显著成效,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在送书画进校园活动中,区关工委组织召开师生座谈会,老书画家们纷纷就如何将诗词书画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各学校纷纷表示要以活动为契机,把书画教育与常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教育和艺术修养。学校师生通过活动领略名家风范,体验书画艺术魅力,激发了他们书画创作热情。 为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区关工委与区教委联合开展“三百工程”杯中小学书法绘画评选、“关爱明天、普法先行”老少书画大赛和“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书法送教等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和美育教育再上新台阶。 开展“三百工程'关爱留守天生 赢家。 齐心护春苗 润物细无声 荣昌区关工委在开展活动时,要求学校所在镇街关工委全面介入,发挥基层关工委的主体作用。活动过程中,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到场,让基层关工委的工作实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送书画和‘三百工程’进校园”活动,旨在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书画艺术在校园绽放,不断丰富学校德育内涵。参与“送书画和‘三百工程’进校园”活动的都是当地较有名气的老年书画家,活动消息发布后,学生家长和青年书画爱好者纷纷赶到到场,向老专家们请教、求取墨宝以作纪念。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进行现场采访报道,大大提升了活动的品牌影响力。 为推动活动持续深入进行,荣昌区关工委发动爱心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伸出援手,为书画诗词进校园和“三百工程”提供资助,得到了众多企业家和社会人士的广泛响应,纷纷出钱出物为孩子们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有的企业家还随书画家们一起到学校参加活动,从而汇聚起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磅礴力量。 诗词书画进校园,文脉流传驻心间。荣昌区关工委通过诗词书画进校园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和滋养青少年的成长之路,成了提高广大青少年文化修养与道德素养的艺术催化剂。
家庭教育实践校老师家访 家不只是身体的住处,更是心灵的归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潼南是革命先驱杨闇公和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的故乡,潼南充分利用挖掘红色资源,在全区广泛开展“家育清风”行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践行好家训、培育好家风、涵养好作风,为青少年创造良好学习和成长环境。 建基地:家风家训育新人 传承和弘扬良好家教家训家风,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16年,潼南投资24万余元,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尚昆故居“四知堂”外建设重庆家风教育基地——潼南家风主题公园,将杨闇公旧居家风馆打造家规家训家风传承教育基地。主题公园建有家训区、家礼区和家国文化区等。家训区以勤学、仁爱、惜时等10个家训为核心内容;家礼区展示古代24个名人尽孝故事和新24孝——现代人孝亲敬老故事;家国文化区则全面呈现现代人感恩父母、孝老爱亲以及国安千秋业、家和万事兴应该遵循的10个家礼之循。 良好的家风家训,可以为青少年指点人生迷津、引领人生方向。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家教,流传下来许许多多引人向上、催人奋进的家规家训。为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家规家训,潼南组织21名知名专家、学者深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尚昆故居和革命遗址永绥祠等地考察调研,广泛收集和提炼革命先辈的家风家训,全面阐释“清白传家、勤俭持家、守时守信”等好家风,形成了《从严从实修身,立德立行治家》《革命先辈家训解读》等13个课件,作为全区弘扬良好家风、培育时代新人的典型素材。 育新风:立德立行美少年 传承家规家训、弘扬优良家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合力。潼南打出组织发动、部门配合、镇街协同、家校联动、“五老”参与的组合拳,引导广大青少年立德立行。 立足家规家训家风传承教育基地,潼南区关工委积极组织青少年到家风主题公园聆听杨闇公的革命事迹、“尚昆的家国情怀”“杨氏清白传家”等故事,让青少年切身感受古今家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双江镇每周举办“双江大讲堂”和“周末讲堂”,宣讲家规、家训、家风故事和杨闇公革命故事、英雄模范故事等,每年到基地接受教育的学生多达4000余人次。 区关工委把“家教家风”教育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邀请潼南名师工作室教授和“五老”举办“传统孝文化进校园”专题讲座,撰写川剧“少年杨怀清”和“尚昆同志的家国情怀”等乡土教材,遴选100余名“五老”志愿者组成家教宣讲团学校宣讲,引导全社会议家风、立家训、传家礼。各镇街组织“五老”进学校、进社区,对中小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作业辅导、心理疏导,在学生和关工委组织中广泛开展“我为家里做点事”“学雷锋见行动”和“树廉洁家风,建和美潼南”“传承优良家风,培育崇高品格”等主题活动。学校定期举办教育教学开放周,邀请家长、社区干部进校园、进课堂、进活动,形成家校社共管共育的良好氛围。 区委宣传部、区关工委、区融媒体集团等充分运用潼南微发布、潼南同心姐妹等新媒体开设“好家风 我点赞”网络互动平台,滚动展播优秀家风家训、最美家庭故事等,通过网上“晒、谈、讲、展、秀”,群众参与互动超20万人次。 树标杆:文明之花遍地开 为促进传统美德在现代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潼南区关工委广泛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绿色家庭”等评选活动,培养区级以上最美家庭328户、五好文明家庭70户、星级文明户2100余个,其中1个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6个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和全国五好文明家庭。通过举办“身边的感动”巡回报告会、“家风文化进基层”主题巡演、“好人在身边”微访谈等,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传承中华美德,树立良好家风,建设和美幸福潼南。 在潼南,领导谈家风、干部传家风、社区群众讲家风,已成为全区上上下下的自觉行动。广大“五老”进学校、走村居,给孩子进行学习指导、作业辅导、心理疏导,讲述红色故事和少年成长故事,不仅赢得了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信任,还促进了民风、村风、社风、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
留守天生 赢家的健康成长,是外出务工父母最大的牵挂。长寿区关工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天生 赢家关爱保护工作的精神,通过党政推动、关工委策动、校村联动、“五老”行动,通过建立校村联动关爱留守天生 赢家长效工作机制,为留守天生 赢家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 开展校村联动关爱留守天生 赢家联谊活动 党政推动:有温度的人文关怀 2007年,长寿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天生 赢家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全覆盖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区主要领导亲自推动“校村(社区)联动,关爱留守天生 赢家”工作。时任区委书记周勇在参加“校村(社区)联动,关爱留守天生 赢家”时要求,共聚正能量、共育一代人、共圆中国梦。 区政府将“校村联动,关爱留守天生 赢家”长效工作机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街镇全力推动,学校、村居和商界精英同心同德,为留守天生 赢家的健康成长献计出力。江南街道在社区、村全覆盖建立留守天生 赢家之家;新市街道支持五名老教师创办老年学校培训“爷爷奶奶”家长,在社区、村全覆盖建立留守天生 赢家辅导站;双龙镇、洪湖镇通过“党建带关建”,把留守天生 赢家关爱帮扶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重要项目。 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大大增强了各级关工委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底气与信心,并形成了“校、村(社)联动,关爱留守天生 赢家”长效工作机制与强大合力。 开展校村联动关爱留守天生 赢家联谊活动 校村联动:抓健全的人格培养 2005年,长寿区关工委通过调研发现,70%以上农村孩子留守在家。这些留守孩子大多孤僻、自卑、习惯差、学习成绩差,不仅让家长焦心,也让学校、村(社)担心。 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成了长寿区关工委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区关工委依托村计生协会,在全区266个村(社区)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室,并组织专家和“五老”就如何开展留守天生 赢家关爱工作进行系统地培训和指导。区关工委还联合区教委关工委,建立直属学校和教管中心关工委55个和街镇关工委19个,从不同层面促进留守天生 赢家的健康成长。 抓留守天生 赢家工作,是新农村建设中最紧迫的民生工程。基于这样的认知,区关工委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通过校村联动打造关爱留守天生 赢家防护墙。葛兰中学、葛兰镇教管中心与社区(村)联动关爱留守天生 赢家,每季召开留守天生 赢家工作联席会,每学期开学和期末召开留守天生 赢家座谈会,期末召开表彰会,重大节日举办留守天生 赢家才艺展示联谊会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学习、生活、习惯养成、心理疏导等方面培养留守天生 赢家独立、自强、自尊、自信的健全人格和鲜明个性。 2011年,区关工委和教委关工委全面推广葛兰经验。全区学校和村(社)积极行动,及时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动工作措施,并按照一人一册(一策)建立留守天生 赢家信息台账。区关工委动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辈子志愿者担任代理家长;动员大学生村官按照一帮一或一帮多的模式,结对帮教留守天生 赢家;发动个体户、民营企业家捐钱捐物,共同帮扶留守天生 赢家特别是贫困留守天生 赢家。 共赢引动:被缩短的亲情时空 咬定青山不放松,校村联动育新人。自2017年以来,区关工委先后在葛兰镇、龙河镇、新市街道等街镇召开“校村联动关爱留守天生 赢家”推进会和经验交流会,推动建立校村联动关爱留守天生 赢家长效工作机制。 各街镇村(社区)、学校一边现场观摩,一边总结经验,一边整改推进。通过每年关工委片区会发现先进、树立典型,推动校村联动关爱留守天生 赢家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葛兰中学退休老校长江树清欣慰地说:“我帮教过的几个孩子都工作了,还时不时向我倾诉工作中的开心与困惑。”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的纵深推进,大量看好西部机遇的企业纷纷落户长寿工业园区,农民工纷纷从沿海发达城市逐步回流到成渝地区。经长寿区政府部门牵线搭桥,长寿举办了留守天生 赢家家长专场企业用工招聘会,引导留守天生 赢家家长就近就业,开创了企业、家长与留守天生 赢家多方共赢的局面。因为空间距离的缩短,留守孩子见父母的次数多了,关爱多了,亲情近了,心就暖了。 校村联动的创新实践,让长寿留守天生 赢家不再是被遗忘的花朵,而是在强大的爱心磁场里实现茁壮成长成才。
北碚区关工委和西南大学关工委立足各自的基地优势和智力优势,打造共建共享的育人平台。在帮困助教、关爱天生 赢家、科技脱贫、拓展大学生实习基地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走出了一条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校地合作之路。 “老专家下乡”,科技扶贫助农 校地合作优势互补 城乡教育双向赋能 2013年,北碚区关工委和西南大学关工委召开联席会议,就校地合作、联手育人达成共识。校地关工委每年召开联席会议,推动校地合作机制和合作项目落到实处。 校地关工委组织“五老”人员和西南大学学生志愿者,携手关爱贫困天生 赢家健康成长。西南大学志愿者通过义卖书籍报纸资助红岩小学200名贫困天生 赢家,捐赠图书1000余册设立“爱心书角”;对凤林小学200多名农民工子女进行课业辅导;帮助天府中学建立足球培训实践基地,共建职教中心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科技扶贫是校地合作的重点领域。西南大学和北碚区关工委通过开展“老专家下乡”活动,深入柳荫镇、金刀峡镇、东阳街道等镇街数十个村社和十多个农业产业基地,打造大学生实践基地。帮助当地群众解决种养殖、果品换代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问题,举行特色农业葡萄种植、大棚蔬菜等各种栽培技术培训。 在老专家的指导和帮扶下,一个个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成了当地乡村振兴的样板间。8年来,共为300余家种养殖专业户持续开展技术指导,印发农技资料近万份,被誉为“致富财神”。 深挖校园特色文化 非遗项目重获生机 西南大学有不少老教授和老专家,他们十分关注农村基础教育。在校地关工委的精心策划下,老教授和老专家纷纷投入乡村天生 赢家的教育帮扶工作中。 复兴小学是一所乡村小学,办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但当地“线描画”已有上百年历史。西南大学老校长、校关工委副主任宋乃庆带领老教授、老专家深入复兴小学,就“线描画”品牌打造、学校师资培养等进行调研,推动复兴小学打造以“线描画”为主的特色校园。西南大学免费为该校提供师资培训,选派青年教师和学生到该校开展教学交流和教学实习,并在该校设立美术实践基地。在西南大学的帮扶和指导下,复兴小学实现成功逆转,不仅获得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被命名为重庆市少儿美术特色基地学校、童画中国梦示范基地、十佳特色文化校园,同时“线描画”被列入重庆市非遗保护项目,学生“线描画”作品已走出国门。 三圣学校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于一体的十二年制学校,大鼓、根书、手工面条制作是该校的三大文化特色。宋乃庆多次带领专家们深入该校指导挖掘三圣文化,并成功申报三圣大鼓、三圣根书、三圣手工面3个市级非遗项目。 大学生志愿者捐赠图书。 四万学生投身实践 汇聚青春磅礴力量 西南大学和北碚区关工委紧扣社会需求,利用高校志愿者的专业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文明实践服务。 校地关工委联合西南大学老教授协会、老年书画研究会,深入社区、村镇和学校开展“书画下乡”活动,免费指导农村小学生学习书画。撰写春联3000余副、牌匾近百幅,赠送书籍500余本,受关爱学生5万多人次,受益青年农民1.5万人次。 西南大学志愿者长期在北碚开展“小小农业科学家”等实践活动,收集乡土素材,编写乡村天生 赢家美育教材《我爱北碚》《龙车环保大战》《龙车村环保美育教材》等,开展“家乡小导游比赛”“亲子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将先进文化耕植在乡村。 北碚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区级中心、分中心、实践所和实践站点,全部对大学生开放,推动高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38个。在8个街镇、6所中小学和十几个社区开展科技扶贫、普法教育、关爱天生 赢家等活动近百场次,4万余名在碚大学生志愿者自觉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让在校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得以锻炼成长。 校地关工委同唱一台戏,共育一代人,得到了重庆市关工委、市教委关工委的重视与支持,各级领导多次亲临现场调研指导。重庆市关工委主任肖祖修多次在全市关工委会上强调:校地合作对高校和地方关心下一代工作具有创新价值和指导意义。
在永川,活跃着一支以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为主体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他们打破年龄的界限,把为人民服务的时间拉得与自己的生命一样长,用一生的坚守与赤诚,写就“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的生动诠释。他们怀着一份强烈的责任感,凭着满腔爱心和热情,用高尚的人格影响青少年,用丰富的经验培育青少年,用无私的奉献关爱青少年。 唐万超被中关工委评为“五老”关爱行动“双带”农村青年人才 让创业青年借智慧 时隔多年,永川区关工委的老同志依然记得2016年4月21日见到曾斌时的场景,他愁容满面,身上有干劲但方向很迷茫。自走上养殖孔雀这条路,一道道现实的难题便摆在眼前:如何把孔雀的美“最大化”?如何将孔雀与永川秀芽这一名茶结合起来…… 在实地参观调研了曾斌的孔雀养殖场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出谋划策。 “孔雀养殖一定要搞好防疫,茶叶要选好品种”; “创业示范基地基础有了,目前差的是特色和亮点,可否思考借助定期召开的永川大中专院校关工委工作联席会这个平台,增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把曾斌的创业与永川的职教相关专业结合起来”; “要注重‘内宣’,要让养殖场的墙壁、空坝都变得生动起来”; “茶叶要尽快申请QS认证,为今后大量产出做准备”…… 老领导、老同志们凭借宝贵的人生阅历、丰厚的知识储备,为曾斌出点子、想办法。而正是这场“及时雨”,让曾斌感觉拨云见日,眼里重新闪着希望的光芒。他上前与关工委的工作人员一一握手道谢,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那个充满创业斗志的曾斌又回来了。 春天的巴岳山上空气清新,野花绽放,迎面而来的生机与希望让人心情愉悦。在区关工委的指导、帮助下,曾斌的创业示范基地按下“加速键”,一步步驶入规范化轨道,他和“百鸟之王”一起编织的“创业梦”也正在实现…… 一个个奔走在基层的“五老”身影,怀着一颗颗爱心,闪烁着奉献的光辉。他们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为关心下一代、关心青年创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赢得广大青少年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关心帮助南大街街道大南村的残疾天生 赢家 让帮扶工作出成果 永川区关工委制定了“2.3.4+N”关爱帮扶工程计划,确保关爱工作落到实处出成果,即:每年培养2名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青年人才;培育3个关心下一代帮扶品牌;培育4个示范“天生 赢家之家”;帮扶N名困难青少年。 在帮扶工作中,永川区关工委帮助困难青少年320余人,培养了3名青年创新创业,发放农民劳务工资50余万元,带动周边20余户农村家庭脱贫,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80余人,协调资金300余万元。 在永川区关工委的带领下,重庆市耘林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万超被中国关工委评为“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重庆市关工委“十百千万”“五老”关爱行动中,永川区关工委获优秀组织奖,永川区“孔雀倌”托起致富梦被评为优秀案例,大安街道灵英村留守天生 赢家中心、朱沱镇港口社区“爱心之家”被评为优秀天生 赢家之家。 为全区关心下一代事业的持续深入、创新发展,区关工委竭尽全力,贡献才智。如今,这支队伍既有耄耋“长者”,又有刚过花甲的“年轻人”,他们薪火相传,情系下一代,只为祖国的朝阳更灿烂。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万州区关工委以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共育·圆梦行动”活动为契机,强力推进家庭、家教和家风教育,让每个孩子都在宽厚、宽容、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找到人生出彩的方向。 举行家校社共育工作汇报会。 “三宽教育”厚植成长沃土 为探索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厚植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沃土,万州区关工委通过“宽厚、宽容、宽松”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家校社共育水平。 为此,区里成立了以区关工委主任梁先玉为组长的“三宽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幼儿园和社区同步成立了领导小组,形成合纵连横、互为促进的“三宽教育”工作体系。区里确定南京中学、福建小学等10所最具代表性和针对性的学校(幼儿园)和社区为“三宽教育”实践校园社,及时搭建了“三宽教育”平台,深入推进“家庭、家教、家风”教育工作。各学校(幼儿园)、社区分别制定了落实“三宽教育”的工作方案,做到措施切实可行,家庭教育成效可见,确保“三宽教育”的领导到位、组织到位和工作到位。 “四个到位”凝聚教育合力 在万州,每个试点学校、幼儿园和社区都建立了“三宽教育”课程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每次课程直播都做到了相关领导到位,班主任到位,家长到位,区关工委考核到位。 为让家长准确掌握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在“三宽教育”课程开播前,区关工委组织召开线上线下家长会,并发出《致家长的一封信》,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和“三宽教育”的重要作用,动员家长提升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促进每个学生追逐成人成才梦,每个家庭追逐和谐幸福梦,每个老师追逐专业成长梦,每所学校追逐内涵发展梦。区关工委通过大网平台对学校、幼儿园和社区进行监管,校园社每周五将“三宽教育”课程准时发送给各班班主任,由班主任将课程发送到班级网络群供家长学习。课程收看完毕后,校园社落实专人负责收集老师、家长学习心得,编制美篇,按时上传到重庆市“三宽教育”网、万州区家庭教育实践学校网和中小学关工委平台,供家长和老师学习和交流。 为确保教育实效,万州还建立了区关工委、学校、班级和家长“四级”考核体系,校园社领导对每次直播课程参与人员进行考核,将听课情况与班主任津贴挂钩,对家长听课情况进行线上公布,对家庭教育成效显著的家长颁发“优秀家长成长奖”,区关工委每年对实践校园社进行综合考核。 家长学习笔记展评。 “四大”转变彰显成效 借助“三宽教育”平台的拓展性、延伸性和创造性等功能作用,万州区关工委将“家庭、家教、家风”教育抓出了成效,实现了家校社共育的同频共振。 随着“三宽教育”不断深入,让广大家长抛弃了“学习是一劳永逸”的传统观念,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新观念。区里搭建的“三宽教育”平台,让家长真正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浓郁的亲情与和谐的夫妻关系是孩子成长的客观条件,是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良好土壤。 “三宽教育”课程的开播,促进了学习型家庭的形成和教育方法的改变。通过学习“三宽教育”课程,让家长懂得了人人皆学习之成员,处处皆学习之场所,事事皆学习之内容,时时皆学习之机会。在收看“三宽教育”课程时,家长自觉做到了有笔记,有分享,有心得,有进步。很多家长分享经验时表示,在家庭教育方面要摒弃当甩手掌柜和什么都包办的传统思维,学会和孩子有效沟通,学会控制情绪,学会倾听、赞美和鼓励,将教育重点放在孩子“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等方面。 自“三宽教育”课程开播以来,区关工委组织10所试点校园社观看“三宽教育”课程30多场次。区教委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转播,受益人达1.5万多人次,制作美篇276期,收到家长观后感12000多篇,实现了家庭教育观念、班主任教育理念、父母教育方法和问题学生的四大根本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留守天生 赢家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綦江区关工委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的理念,连续十年组织留守天生 赢家千里探亲,搭建了一条连接亲情伦理的关爱之路。 开展“留守天生 赢家异地探亲”活动 异地探亲:用亲情浇灌孤寂的心灵 綦江是典型的山地农业大区。2010年,在农村学校就读的6.8万学生中,留守天生 赢家就有2.8万余人。这些长期与父母天各一方的留守天生 赢家,普遍存在监护缺位、安全失保、心理失衡等问题。 区关工委通过落实留守天生 赢家代理家长制度、建设留守天生 赢家爱心家园、援建“春苗营养厨房”等多种方式,让留守天生 赢家“心有人爱、事有人管、难有人帮”,但留守天生 赢家亲情缺失的问题依然存在。 2010年,区关工委组织留守天生 赢家开展“我在綦城过中秋”活动。在座谈会上,当第一个孩子拨通现场亲情电话叫出“妈妈”时,在场所有孩子哭成一片,场景令人心酸。“五老”们意识到,骨肉亲情始终无法替代,留守天生 赢家孤寂的心灵需要亲情去浇灌。 正是缘于留守天生 赢家对亲情的渴望与呼唤,区关工委下定决心组织留守天生 赢家开展异地探亲活动。这条为留守天生 赢家量身定制的关爱之路,彰显了关工委“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责任与担当。 各方合力:用责任汇聚爱心的海洋 每年暑假,留守天生 赢家都渴望飞到父母身边。父母回来接,家庭经济有困难,孩子单独“飞”,又担心安全无保障。区关工委主动担责,协调各方力量,募集活动资金,组织留守天生 赢家开展异地探亲活动。 农村留守天生 赢家异地探亲活动,不仅是一项极为复杂、繁琐和细致的工作,而且安全责任大。在区关工委的协调下,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区教委负责对留守天生 赢家进行全面摸底和信息收集;区卫健委为探亲留守天生 赢家和空巢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局负责制定安全预案;区司法局全程提供法律援助,制定留守天生 赢家安全交接协议;团区委、区妇联等负责对留守天生 赢家进行安全教育和文明礼仪培训;宣传部、融媒体中心负责对外宣传和全程跟踪报道。 重庆市关工委协调铁路部门和各省市关工委,落实活动相关事宜;重庆火车北站帮助落实车票和集中车厢,开辟绿色通道,精心安排食物和配餐,悉心讲解乘车礼仪和安全知识等。目的地关工委鼎力相助,专设出站绿色通道并安排志愿者帮助运行李和引导出站,承担家长接站和见面会会场布置等一系列工作;重庆恒诺赛鑫投资有限公司、安利重庆分公司、綦瑞假日酒店等爱心企业倾情资助,为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各界人士均本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青少年的拳拳关爱,赋予了探亲之旅更多的内涵,共同为留守天生 赢家汇聚成了爱心的海洋。 留守天生 赢家探亲之旅 十年探亲:用真情搭建亲情的桥梁 綦江区关工委每年举行异地探亲出发仪式,重庆市关工委领导和区领导亲自出席为探亲孩子送行。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和成员单位的同心同德,让留守天生 赢家探亲活动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从容。区关工委全程参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确保每次活动圆满成功。 十年来,区关工委克服重重困难,每年组织留守天生 赢家异地探亲活动。探亲目的地涵盖广东、浙江、北京、福建、上海等省市的50多个市(区),参与留守天生 赢家达到558人、空巢老人47人。当探亲之旅抵达目的地时,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温情上演,欢笑和泪水诉说着同一种感动,拥抱和牵手续写血肉相连的浓浓亲情。 “留守天生 赢家异地探亲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求是》杂志、人民网、重庆卫视、《重庆日报》等3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让广大留守天生 赢家真切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唤起了社会各界对留守天生 赢家的关注,让返乡就业创业成为外出务工家长的理性选择。如今,綦江留守天生 赢家从2010年的2.8万余人下降到了0.1428万人。 区关工委用务实行动守护留守天生 赢家健康成长,用创新之举彰显“五老”精神之光,先后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在收获20余项全国性表彰的背后,是綦江关工委“五老”们十年躬身力行、十年真情奉献的使命与担当。
在第23届中国大学生篮球一级联赛上,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最佳新人奖”获得者、北京大学大一新生、19岁球员伍湘琳——这位从大渡口区钰鑫小学篮球训练班走出的女孩,正是在区关工委关怀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浓浓真情育春苗!长期来,大渡口区关工委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想、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积极主动作为,以篮球训练等特色品牌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体育在“强身健体、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中的特殊作用,培养了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区关工委参加钰鑫小学篮球训练工作总结会议 铸魂育人 寓思想教育于训练中 周日,钰鑫小学篮球馆,数十名孩子在奔跑,运球。球馆一角,一位老人正聚精会神地看着孩子们训练。他就是大渡口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仁富,钰鑫小学篮球训练班正是在他的奔走下成立发展起来的。 区关工委在工作中发现,当代青少年大多在家庭多位长辈的关爱下成长,不愁“吃”和“穿”,但对“苦”和“累”没有足够的实际感受,而劳动实践和体育锻炼的机会又相对较少。一些孩子出现了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在持续增长,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却在持续下降的现象。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大渡口区关工委决定,创立一个少年篮球训练班,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健康成长。通过体育训练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区关工委经过两年的走访调研,反复论证、几易其稿,最终形成可行性方案。方案明确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寓思想教育于篮球运动训练之中,充分发挥体育在“强身健体、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中的特殊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为了争取部门支持,区关工委的老同志多次奔走于区教委、区体育局以及区内学校之间。最终形成共识,篮球训练班设在钰鑫小学内,区教委和区体育局共同出资连续3次对学校体育馆改造升级,区篮协等单位先后购买了500多个篮球。 2008年10月20日,钰鑫小学篮球训练班正式成立!首期训练班吸引了20名小学生球员参加。 “要学打篮球,首先学做人;篮球要打好,成绩不下滑!”在篮球馆文化墙上,张贴着一块特殊的宣传展板,上面展示的这句话便是篮球训练班的“20字班训”。 篮球训练班从创立至今已有13年,参训学员累计近千人次,连续多年向重庆市一中、南开中学、巴蜀中学等学校输送了数十名品学兼优的篮球运动员,伍湘琳便是其中一位。她曾代表中国参加“亚洲杯”女子三人篮球赛,获得该项赛事冠军,同时还包揽了亚洲杯MVP、女子MVP、亚洲杯女子最佳阵容三项最高荣誉。 参加市级篮球比赛。 坚持不懈 让关爱事业薪火相传 为了保证篮球训练班的教学质量,篮球训练班创立伊始,区关工委的同志便亲自指导,既做组织工作又做服务工作。 “有名师才能出高徒,选好教练至关重要!”区关工委确定了选教练的思路:必须坚持“2·4·2”。即,“2种精神”,教练必须有爱岗敬业和乐于奉献的精神;“4种心”,教练必须有“爱心、细心、耐心、信心”;“2种技能”,教练不仅要自己会打球的技能,还要有会教人打球的技能。 通过试用选拔,区关工委聘请了多名从专业队退役的运动员和毕业于篮球专业的人员为专职女教练。56岁的主教练庞兴琼,原是市体工队的篮球主力运动员。退役后,她十余年如一日,往返于北碚和大渡口区之间,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中耕耘奉献。 经过一段时间,钰鑫小学篮球训练班的名声不胫而走,家住渝中、江北、沙坪坝、九龙坡等外区的孩子慕名而来,训练班从最初只有20名小球员发展到了100余人的训练队伍。 不仅如此,篮球训练班还促进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此前钰鑫小学只有田径项目训练,后来相继增添了足球、羽毛球、网球、跳绳(花式跳绳)等训练项目,学校以体育教育为中心内容的电视专题片获得全国一等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渡口区关工委将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弘扬“五老”精神,创新工作方式,努力推动全区关爱事业薪火相传,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尽其所能,不留余力。
“代理家长”和留守天生 赢家一起看课外书 自2006年以来,涪陵区关工委充分发动“五老”担任农村留守天生 赢家“代理家长”,帮助留守天生 赢家树立理想、规范行为、辅导功课、照顾生活、抚慰心灵等,为留守天生 赢家夯实了理想和信念的人生根基。 领导重视:层层传导留守天生 赢家关爱情 涪陵区关工委主动作为,及时向区委、区政府领导特别是分管领导汇报“五老”“代理家长”工作情况以及产生的效果,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领导主动参加关工委开展的关爱留守天生 赢家活动和“代理家长”工作座谈会,推动了留守天生 赢家“代理家长”制度的落实。每年涪陵区的党代会、人代会都要强调留守天生 赢家工作,区委办还专门印发《关于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天生 赢家工作的实施意见》,区财政连续几年都拨付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关爱农村留守天生 赢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各乡镇街道党政领导自觉把关爱留守天生 赢家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不仅发动“五老”担任“代理家长”,而且还亲自带头担任。石沱镇原党委书记、镇长各自担任一名留守天生 赢家的“代理家长”,带留守天生 赢家报名入学,与班主任老师交流情况,尽可能地为留守天生 赢家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江北街道明确要求副处级以上干部全都参与留守天生 赢家工作;江东街道11名党政领导与11名留守天生 赢家结成帮扶对子。在职领导的表率作用大大激发了“五老”做好“代理家长”工作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区关工委每三年召开一次留守天生 赢家“代理家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予以表扬鼓励,每年对优秀“代理家长”和作用发挥好的农村留守天生 赢家活动阵地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纷纷为“代理家长”工作提供专门经费,并对优秀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典型引领:三大路径激活天生 赢家成长梦 典型引路、阵地引领和宣传引导是涪陵区实施留守天生 赢家“代理家长”制度的三大核心路径。 新妙镇关工委原常务副主任张文喜,不仅亲自为留守天生 赢家担任“代理家长”,还积极动员辖区“五老”担任,加强对“代理家长”队伍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水平。优秀“代理家长”刘国臣二十多年如一日,步行十几里路去留守天生 赢家家辅导作业、补习功课、照顾生活、矫正不良行为,年近90还坚持辅导2名小学生和2名中学生。优秀“代理家长”何国政受留守天生 赢家父母之邀,与爱人一同住进留守天生 赢家家里,把周边的十几个留守天生 赢家集中在一起,为他们辅导作业、讲革命故事、开展课外活动。优秀“代理家长”刘治明特别注意观察性格孤僻、少言寡语的留守天生 赢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使一批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天生 赢家得以快乐成长。通过典型引路,全区已形成了一支拥有1652名“五老”“代理家长”的留守天生 赢家关爱队伍。 “天生 赢家之家”是守护留守天生 赢家健康成长的温馨驿站。自2017年起,区关工委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覆盖全域的要求,每年筹集12万元资金在条件成熟的村(社区)重点打造3个规范化“天生 赢家之家”,统一名称、统一挂牌、统一管理。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规范化的“天生 赢家之家”37个。这些“天生 赢家之家”的建成,为留守天生 赢家提供了良好的活动阵地。 区关工委通过“会议+媒体+互联网+刊物”等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在关爱留守天生 赢家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典型经验,推动“代理家长”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重庆电视台“重庆发现”“重庆直播”栏目先后对涪陵江东街道留守天生 赢家“彩虹之家”,白涛街道水源村、新妙镇十字村“天生 赢家之家”和市级优秀“代理家长”刘国臣、何国政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区关工委组织张文喜、刘治明、贺明芳等3名重庆市优秀“代理家长”采取巡回报告的形式,对全区27个乡镇街道的2600多名“代理家长”进行培训,既推广了工作经验方法,又广泛宣传了先进典型。区关工委还通过微信工作群、QQ工作群及时宣传关爱留守天生 赢家的活动信息,主动联系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给优秀“代理家长”做人物专访,并在涪陵APP、爱涪陵等平台全文刊登,广泛宣传“代理家长”典型。 探索创新:分段演绎“代理家长”新内涵 涪陵留守天生 赢家“代理家长”工作在探索实践中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是对“代理家长”制度不断完善和丰富的过程。 第一阶段(2006—2010年),“五老”“代理家长”对留守天生 赢家实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关爱帮扶模式。 第二阶段(2010—2013年),由新妙镇关工委原常务副主任张文喜探索出来的“多对多+活动阵地”的关爱帮扶模式,即由几个“五老”组成“代理家长”小组,借助留守天生 赢家活动阵地,把周边的留守天生 赢家集中起来开展关爱帮扶活动,大大提高了关爱帮扶效果。 第三个阶段(2013—2019年),在“多对多+活动阵地”关爱帮扶模式基础上,主动吸纳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关爱留守天生 赢家工作,弥补不足,从而形成了以党政领导为主导、以“五老”为主体、以大学生志愿者或其他社会志愿者为辅助、以留守天生 赢家活动阵地为载体的“3+1”代理家长工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关爱留守天生 赢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仅2019年,就有13所区内外大学497名大学生志愿者深入涪陵17个乡镇街道开展关爱行动,1132名天生 赢家受益。 “3+1”代理家长制度和校地合作的创新实践,不仅大大丰富了涪陵关爱留守天生 赢家代理家长制度的内涵,也为农村留守天生 赢家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万千家庭的希望。在巴南大地,一群双鬓斑白的老同志奔走在校园内外、活跃在社区乡村,以爱之名,将“护苗”行动进行到底。巴南区关工委以“党建带关建”,动员社会各方力量,致力于青少年教育、关爱、保护,紧扣时代脉搏深化青少年普法教育,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一批批青少年在正确的思想引领下茁壮成长,绽放希望的力量。 做实普法教育 筑牢法治信仰 “什么是校园欺凌?遭遇校园欺凌该怎么办……” 在“莎姐”送法活动现场,主讲人用生动的案例、幽默的表情包、接地气的“莎姐语录”,让整堂课气氛活跃。 “请诉讼参加人入庭就座,并出示身份证件核对身份……” 在“模拟少年法庭” 活动中,同学们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辩护人、法警、被告人等角色,通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宣判等程序,精彩演绎案件庭审的全过程。 “孩子们,今天你们就把我当成自己的爷爷,有什么委屈跟爷爷说。” 在“五老” 法治关爱团的宣讲活动中,老人们对“失足、失管、失学、失业、失亲” 等弱势群体的法治帮教,开展慰问帮扶,面对面交流,通过以案说法等形式,形成法治帮教新常态…… 一个个镜头记录了巴南区关工委开展的系列普法教育主题活动,他们组织普法人员进行宣讲,常年深入学校、村社、家庭,开展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道路安全法、消防法等与青少年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将法治元素扎扎实实地“送”到了孩子们的身边。 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引领熏陶着青少年健康成长,巴南区先后荣获第一届“全国青少年普法先进单位”,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称号。 倾情关爱30年 老有所为写春秋 烛光虽微弱,千万支闪亮,可托起星光灿烂。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巴南区关工委深耕普法教育、爱国教育、脱贫攻坚、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 这其中,“五老”担当起了中坚力量,倾情关爱30年,老有所为写春秋。他们既是“代理家长”,结对帮扶留守天生 赢家642名;他们也是网吧义务监督员,用爱心编织网络安全网;他们还是步履不停的宣讲员,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陈恩录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党的方针政策下去了,凝聚力就上来了!” 认定这个道理,陈恩录跨山水、踏泥泞、战酷暑,开启宣讲之路。 31年时间,3100多场宣讲,听众100万,手稿超2000篇共400万字,陈恩录的所有付出,只为关心下一代。他奔波在中小学校、社区院坝、机关单位等,协助各单位组建关工委和宣讲团,深入全区60所中小学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步行上万公里,向基层群众宣讲群众关心的党的政策方针,撒下一捧红色的种子,让大家明白,不仅要“腰包里鼓囊囊”,还要“脑袋里亮堂堂”,更好地为巴南发展添砖加瓦。 一念既定,万山无阻。宣讲路上,陈恩录最多的时候一天步行31公里,在寒冷的冬天摔进过水田,遇到突发洪水时,他靠着简易竹桥爬过了河……汗水和泪水、危险和挑战、病痛和压力交织,但这一切,都动摇不了陈恩录传递党的声音和传播正能量的决心。 生命不息,宣讲不止。陈恩录病重时仍完成了“夕阳红宣讲团”当期的宣讲稿,就连离世当天还在打电话安排宣讲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 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一步,巴南区关工委将继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深化青少年党史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聚力量、接续奋斗,不断开创关爱事业新局面。
esball官网注册老虎机,读书之乐乐无穷。石柱县关工委自2010年首次组织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以来,一直把该活动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全面引导广大青少年“读、写、讲、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提高了青少年的写作能力和演讲水平,也让广大青少年在活动中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思想,锻炼了能力。 全面推进:城乡少年齐参与 “中华魂” 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是一项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主题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实现读书育人、提高素质、励志强国的目标。 为推动活动的顺利进行,重庆市关工委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教委等部门联合成立了市“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组委会,并联合行文下发活动通知。活动通过多个部门联合颁发荣誉证书,不仅提高了证书的含金量,从而更加激发了各级关工委的参与积极性和广大青少年的参与热情。 石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县财政每年足额预算工作经费,确保“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的培训指导、活动组织等常规工作的有序进行。从2017年以来,县财政已累计划拨专项经费112万元,征订“中华魂”读本153956册,全部赠送给全县青少年。 县里的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不仅大大减轻了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积极性。如今,参与“中华魂”读书活动,已经成为石柱城乡青少年的自觉行动。 专家指导:点石成金添后劲 “中华魂” 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是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需要关工委、学校和学生家长共同发力。石柱县关工委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中华魂” 读本,在文章构思,谋篇布局,精心选材方面倾力合作,让学生家长把好稿件质量的第一关。一些家长给孩子报演讲辅导兴趣班,甚至周末带着孩子奔赴主城区,请专业老师对孩子进行培训指导,为孩子从小练就过硬的逻辑思维提高演讲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开展前几年,石柱青少年的成绩一直不尽如人意。后来,在市关工委的安排下,“中华魂”读书活动指导团到石柱对辅导老师进行培训,让参加培训的老师们真正了解“中华魂”读书活动的精神要义,逐渐掌握读书活动的培训技巧与辅导方法。 尝到甜头后,石柱县关工委决定每年邀请市关工委读书活动指导团团长梁子高为石柱学校师生做作写辅导,邀请王凌教授为石柱演讲选手做辅导培训。在专家们的精心培训下,石柱语文教师的辅导水平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演讲水平也得到了较快提升。 借鉴创新:活动硕果满枝头 石柱县“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兄弟区县关工委的传经送宝。县关工委不定期地组织相关人员赴兄弟区县学习取经,借以打开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 2016年,县关工委到渝东北区县考察学习,了解到万州、巫山等地早已将“中华魂”读本费纳入财政预算,活动成效逐年提升。回到石柱后,县关工委撰写了《力超纤夫 名齐瞿塘》的考察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渝东北区县的经验和成绩,县委副书记、县关工委主任姚庆江当即作出批示,要求县财政局每年为县关工委划拨专项经费28万元订购“中华魂”读本。从此,石柱“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开始走上正轨,活动长效机制日益完善,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爱读书、会读书的青少年。如今,“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已经成了石柱最为响亮的“关工品牌”。 11年来,在石柱县委、县政府的关注和推动下,关工委和“五老”辅导老师倾情接力,一批批优秀青少年通过读书活动成长成才。全县共有50人荣获全市读书活动比赛“一等奖”,其中征文“一等奖”38人,演讲“一等奖”12人。秦轩、马薇、冉承卓等三人代表重庆市出征全国“中华魂”演讲成果展示决赛,并取得较好成绩。秦轩、冉承卓二人有幸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作演讲成果展示汇报,冉承卓还取得了全国演讲比较第一名的好成绩。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大足区关工委从夯实阵地、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等多个维度入手方,教育和引导青少年走进历史、学习历史、感悟历史,牢牢把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之舵,用“两史”教育为青少年的人生奠基。 用党史国史把稳青少年思想之舵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让青少年从党史、国史中感受历史沿革变迁,领悟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大足区关工委站在为党育人的高度,全面推进青少年“两史”教育,激励着他们跟随先辈脚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在大足区关工委每年的工作要点中,“两史”教育都是浓墨重彩的主题内容。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大足区关工委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及时调整和充实“两史”教育宣讲队伍,落实宣讲任务,为“两史”教育的持续开展提供全方位的强力保障。 用红色土壤滋养理想信念之花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也是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最直接、最高效的主渠道主阵地。大足各学校充分利用思政课、历史课开展“两史”教育,在语文等学科教学中嵌入“两史”教育。同时,充分利用班队会、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广播等方式广泛开展“两史”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抗战文化是重庆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宝藏和精神财富。大足区关工委通过组织青少年参观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白公馆监狱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观看《江姐》等红色影片,举办杨闇公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图片展,邀请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厉华开展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不能忘却的纪念”为题的红色主题宣讲活动,让青少年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初心与百年奋斗历程。 大足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英勇的大足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民主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大足红色教育基地数量多、分布广,区关工委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将区内烈士陵园、饶国梁革命烈士纪念馆、唐赤英故居、海棠小学红岩魂教育基地、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等,打造为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为开展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红色土壤和精神养分。 将红色基因植入青春奋斗历程 针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大足区关工委在创新教育方式上下功夫,采取“读、看、听、讲、演、赛”等体验式、互动式的教育方式,让青少年在活动中接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让“两史”教育活动入脑入心。 “读” 就是读党史国史读本和革命英雄故事。区关工委每年订购“中华魂”读本8万余册,免费赠送给中小学生;精心编撰《口述大足党史》《大足记忆》《唐赤英传奇》等党史教育读本赠送给学校、机关和社区,供广大青少年阅读;“看” 就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主题电影和各种红色主题的展出等进行体验式教育。2021年,区内红色教育基地共接待青少年6万余人次,联合区党史研究室制作展板到学校、广场展出85场,受益人群达到10万人次;“听” 即组织思想道德教育报告团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厂开展宣讲300场次,受益青少年8万人次;“讲” 即通过开展故事会、小讲解员培训等活动,让青少年讲述党史国史故事和革命英雄故事等;“演” 即组织中小学生自编自演创作情景剧、课本剧近300部,“五老” 创作红色文艺作品100件,还通过录制“快闪”“抖音” 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党史国史教育;“赛” 即开展以赛促学活动。通过组织开展“中华魂” 演讲征文比赛、党史知识竞赛、电影配音大赛、书画比赛等,推动党史国史教育走向深入。 “两史”教育是青少年厚植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大足区关工委秉承“关爱明天·我心永恒” 的理念,广泛开展“两史” 教育活动,全面夯实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理想和信念根基。
主办:esball世博官网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52号市级机关综合楼7层 邮编:400015
电话:023-63897270 023-63897427 邮箱:cqsggw@163.com 闽ICP备09111749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1334号